行业资讯分类
球王会绿化设计策略十篇

  球王会官方网站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绿化设计策略,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我国城市居民生活质量、品味及环保意识已经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而逐渐提高,基于城市绿化下的景观设计,其重要性和涉及策略越来越受到社会广泛关注,这不仅是因为可以为人们提供更舒适健康自然的生活居住空间,还因为我国城市绿化过程离不开景观设计,这是改善城市生活环境和促进生态自然环境平衡的重要途径。文章以城市绿化为主要出发点,对城市绿化下的景观设计重要性和设计策略进行了主要研究。

  在我国目前城市绿化过程中,并未明显体现出景观设计的重要性和表现力,绿化形式以在城市街道两旁搭建花园和绿化带,种植各种净化空气的花草树木等为主要内容。这种单一性的景观设计并未及时跟进城市绿化的速度,不能满足人们对城市绿化和保护生态环境的需求。此外,还存在着绿化面积覆盖面较小,并未进行系统全面的景观设计,这种景观设计的观赏性并未充分表达出景观设计的重要性内容,只是对城市中的个别景观进行了加强设计,不能有效促进城市绿化进程。

  1)经济性原则。基于城市绿化下的景观设计首先应坚持经济性的原则,这是指要坚持良好的城市绿化环境要与经济性和成本控制的景观设计相统一,一方面要营造出优质的城市绿化景观效果,另一方面还要对景观设计的经济性和适用性进行考虑。

  2)协调性原则。坚持协调性原则是指在城市绿化的景观设计中,要因地制宜的进行合理布局,要突出城市景观设计整体的协调,还要突出周围建筑空间与景观设计相协调从而实现城市绿化下景观设计的协调性和自然性。

  城市绿化下景观设计的重要性体现在不仅可以在城市环境与空间当中融入自然绿色景观,为人们创造了最大限度亲近自然和享受自然的机会,还体现出城市绿化新颖和别致的艺术品味,让城市的整体形象得以提升,其重要性的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体现出了生态适用性。基于城市绿化下的景观设计的重要作用,首先是体现出了生态适用性,生态适用性是指景观设计在城市绿化下,其设计和配置过程充分考虑到了各种植物的抗性和耐性,北方城市在景观设计中,对深根性本地植物进行了合理配置,且对各种植物之间的关系还能较好处理。生态适用性的另一重要性是对自然界的群落结构进行了模仿,然后将乔木、灌木和草本植物协调统一,并且形成了多层次和复合型结构的人工植物群落,最终使城市绿化获得了长期的优质绿化效果。

  2)景观设计体现出了季节性绿化。基于城市绿化下的景观设计,另一个重要性的体现是为了使城市景观再现出自然生态绿色,并且可生成丰富多彩和配置合理的城市空间。城市绿化在景观设计的过程中,对不同植物间的季相特征进行了充分考虑,而且使景观配置中的植物尽量达到了三季有花和四季常青的绿化要求,使春夏秋冬四季,分别出现了繁花似锦,绿树成荫,硕果累累和枝干遒劲的绿化效果,这种季节性绿化的重要性为城市中的良好时序景观的呈现,创造了有利条件。此外,景观设计中体现的季节性绿化,还表现出深入了解了植物的四季景观表现和生长发育规律,而且还依据于各种绿化植物在季相的色彩变化情况,搭配种植了不同花期的绿化植物,这种设计能够使城市在不同季节都可以观赏到自然景象,进一步体现出了城市绿化的和谐美和自然生态美。

  3)提高了城市绿化率。城市绿化下景观设计的另一重要体现,是提高了城市绿化率。这是指城市绿化景观设计在整体城市绿化布局中,为了更好的体现出城市的自然性和生态环保性,采取了不同的植被种植方法,比如一般会选择对称性的植物种植在城市街道花园中,最大限度的合理利用花园空间,种植不同类型的花草树木,这种极具观赏性的设计方式,能更好的利用空间资源和土地资源,从而最大限度提高成立绿化率和城市绿化覆盖面积。

  文章本部分所探讨的城市绿化下的景观设计策略,主要从城市道路绿化景观设计策略和城市小区绿化下饿景观策略进行分析。

  1)功能设计。因为我国城市每条道路的不同性质会造成每条道路的绿化功能有所差异,因此在对道路绿化进行景观设计时,侧重点也会不一样。比如在对高速公路进行绿化设计时,要考虑到安全与防护为主的主要内容,进而重点考虑车辆的行驶速度和植物的尺度之间是否相协调;而对城市生活性道路的景观设计,应从静态角度去考虑通过绿化植物的运用,是否会营造出具有自然特色的绿化效果。

  2)整体性设计。整体性设计是指要从城市整体对其道路绿化进行景观设计,这样可以充分表现出城市的个性与良好形象,这是区别于其他城市的重要标志,再者城市整体特征的形成,还包括各条道路所对应的文化与历史,因此,在对其进行景观设计时,要考虑到城市整体性,要从整体连续性的角度出发寻求差异,并最终达到城市整体绿化协调统一的良好效果。

  3)连续性设计。连续性设计是指进行城市道路绿化的景观设计时,还要以道路本身为出发角度,考虑到道路作为一个整体,进而统一进行绿化建设。此外,对于城市道路两侧的景观设计,要考虑到道路与周边街道景观,自然景观等是一个构成系统,在景观设计的时候要注重道路与周围环境做到相互适应和相互补充。

  1)植物景观设计。在对城市小区绿化进行景观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到城市小区植物再现自然生态的目的,并且可生成丰富多彩和配置合理的城市小区居住空间。城市小区绿化在景观设计的过程中,对不同植物间的季相特征还要进行充分考虑,特别景观配置中的植物,要尽量达到三季有花和四季常青的绿化标准要求,使城市小区春夏秋冬四季,分别达到繁花似锦,绿树成荫,硕果累累和枝干遒劲的绿化效果。

  2)建筑景观与绿化景观的协调统一。在我国现代小区中,构建整体景观各种要素的主体还包括各类建筑物,这是因为不同建筑物能带给人们不同的视觉刺激,还能进一步反映出城市小区景观的独具特色的特点。所以,要求在城市小区绿化的景观设计中,注重建筑景观与绿化景观的协调统一,因为小区建筑景观设计一般以造型优美和色彩协调与比例得当为总体追求,这与绿色景观设计在不同程度上不谋而合,所以,小区绿色景观设计可以对原有地形与地貌,进行充分利用,这不仅会使城市小区建筑物错落有致和艺术性,还是小区景观绿化极富观赏性,最终实现城市小区建筑与绿化景观的协调统一。

  随着我国环境友好型和资源节约型战略的提出,人们的环保意识和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意识有了很大提高,另外对城市居住空间与居住环境,城市生态环境和城市绿化建设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基于此,我国城市绿化的景观设计,要深入了解城市绿化与景观设计二者之间相互促进的关系,全面掌握城市绿化下景观设计的重要性,并对景观设计策略进行深入研究,这样,才能加快我国城市绿化速度,才能提高我国城市绿化率和覆盖面积,最终为人们创造了最大限度亲近自然和享受自然的机会,让城市的整体形象得以提升。

  街头绿地是指位于城市道路用地之外,相对独立成片的绿地,包括街道广场绿地、小型沿街绿化用地、转盘绿地等。[1]

  城市街头绿地的位置和形式与城市原有空间脉络联系较为密切,周边一般都临近居民生活区或商业服务区是人群集中和流动的场所,有较高的使用率。[2]

  城市街头绿地建设,能有效增加市区的绿化面积、提高城市的绿化率。如今在城市建设中,寸土寸金,要建设一座现代化的文明城市,各种用地矛盾十分尖锐,即使在城市总体规划中用于绿化的规划用地往往以各种理由被其他功能所占据,用于搞建筑或硬铺装,严重的影响了城市的绿化率。如果能重视市区街头绿地的建设,充分利用城市规划及建设的边角地带来增加绿化用地及绿量,可以提高绿地率及绿化覆盖率。街头绿地处于街头或道路旁,其配置的植物可以与行道树、分车带的植物构成多道屏障,能有效地吸收或阻隔机动车带来的噪音、废气及尘埃,起到保护环境的作用。随着社会发展的需要,市区的机动车日益增多,给街道环境造成严重污染,仅靠两行行道树及分车带窄小的绿化带,已不能产生很好的效果。若能重视街头绿地建设,与街道树、分隔绿带连成一片,扩大街道的绿化面积,可以有效地阻隔、吸收废气、尘埃等,净化环境。 街头绿地分布在每条街道,我们可在绿地上配置多姿多彩的植物景观、小巧精致的园林小品,配合行道树衬托、装饰临街建筑物,使之与建筑物交相辉映,并随着季节的变化而产生变化万千的街道景观,把园林美景展现在街头,可以静谧园林环境,易收到闹中取静的艺术效果,从而较好的满足人们日常活动和休息的需要。

  街头绿地是以组织空间为特征的环境艺术。在当今生态形势下,从多样性价值即生态价值、环境保护价值、保健修养价值、游览价值、文化娱乐价值、美学价值、社会公益价值以及经济价值等出发,以绿化材料去组织空间满足其多方面的要求。

  现代城市,人们渴望交流,交流通常伴随体育锻炼、观景等其他活动发生。因此,在设计这些适合交谈的空间时,可与其他类型空间相结合,注意其所需空间的多样性、尺度的适宜性以及私密性的要求。

  根据不同群体,设计适宜的娱乐场地,如有共同喜好的人开展一些如下棋、唱地方戏、演奏乐器、遛鸟等娱乐活动。人数相对固定,定期在相对固定的活动场所内活动。由于人们活动时段基本相同,各种兴趣小组容易互相干扰,常在场地归属问题上发生争执。因此,在设计时合理布置活动场地、明确各场地之间的界域性显得尤为重要。

  生命在于运动。特别是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增加,老年人因身体机能的下降,格外注意自己的健康,喜欢到户外呼吸新鲜空气、晒太阳、活动身体等。在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中,带有地方文化特色的活动常是老年人喜闻乐见的,如打太极拳、扭秧歌、抖空竹、踢毽子等。因此,在设计时注意结合当地民俗文化特色,设计与之相应的特殊活动场地。

  厕所是每个人在活动过程中所必需的服务设施,特别是对于生理机能逐渐衰退的老年人来说尤为重要。然而在街头绿地中,绝大部分没有厕所,即使是个别有厕所的也要进行收费,而且还不是全天开放。同时,街头绿地中更是难寻免费饮水台等便民设施。

  街头绿地中普遍缺乏健身设施,经常见到人们压腿伸腰不是以树木为体育器材,就是以坐椅、电线杆为道具,从而达到锻炼身体的目的。随着现在人们对健身有着强烈的意识和要求,而在街头绿地设计时,对于他们的这些要求显然缺乏必要的考虑。儿童游戏设施也很难在街头绿地中见到,或者与硬质铺装相伴,不利于儿童活动的安全。

  在街头绿地设计中,设计人员应充分了解、掌握各年龄段的生理需要和行为心理,并对此进行相应设计。现在街头绿地设计中针对受益人群心理和生理特点考虑的还不足。在环境空间的无障碍设计、可识别性、可交流性、安全性等方面考虑得比较欠缺。

  设计师应以受用人群的生理、心理和社会特征为重要设计依据。创造既能满足受益人群生活功能及生理健康需求,又能提高生活质量的街头绿地。主要应考虑到以下几个方面的要求。

  保证安全是设计的基本原则,绿地的入口尽可能设置在交通量较少的次要道路一面或是公交车站、人行斑马线附近;在有高差的地方尽可能设置斜坡代替台阶,绿地内各种设施采用圆角,以避免造成意外伤害,在树下的空间要防止枯枝坠落形成的伤害等。

  散步和锻炼是现在都市人最受欢迎的户外活动之一。街头绿地设计中,要有可供人们借助一些健身设施和游戏设施,如一些简单安全的体育设施:压腿杠、双杠、单杠、引体架、钟摆器、转腰器、坐蹬器、坐拉器、坐推器等,以及安全维护便利的儿童游戏设施:沙池、塑胶地垫等。

  可休息性即提供一定的坐息空间。坐息空间可设置在大树下、公共建筑的廊檐下等地方,应有良好的通风和充足的阳光,但不宜设在风口。要形成户外空间的连续休息点,以供人们休息、观赏、聊天用。此外,绿地中坐息空间的设计应有意识满足私密性要求。环境心理学认为人的活动具有领域性。尤其是老年人,在他们或聊天时,喜欢停留在视觉开阔而本身以又不引人注目和影响交通的地方。

  在街头绿地的设计中,根据不同的受益群体,设置易识别的标志。如:老年人身体机能退化,行动的敏捷性降低,特别是视觉能力和听觉能力下降,从而造成对方位判别困难。因此,设计上要充分运用视觉、听觉、触觉的手段给予鲜明的标志示意和悦耳的音响提提高老人活动空间的导向性和识别性。

  与人见面、交谈和娱乐是人们接近自然环境的主要方面。街头绿地中要创造一些便于交往的开放空间或私密空间和配套设施的设置,以便于相聚、交谈、娱乐等活动。空间适宜安排在地势平坦的地方,活动场所的四周应有一边以上具备遮荫及坐息处,以供观赏和休息。

  活动空间的植物景观设计除了利用孤植、丛植、群植,乔、灌、草结合等植物造景创造出繁花似锦、绿树成荫、芳草宜人的层次丰富的植物景观外,还应根据受益群体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创造一个养生保健型的生态群落环境,不但可以缓解生理及心理的压力,而且植物所释放的负离子和抗生素还能提高对疾病的免疫力。在植物选择上,要适地植树,避免种植带刺或根茎易露出地面的植物,以免形成障碍。

  街头绿地设计的人文化,尤其注重老年人群体、儿童以及残疾人群体。老年人因为生理和心理变化,自身特殊需求与现实的环境时常产生距离,正常人可以使用的东西对他们来说可能成为障碍。通过对室外空间进行无障碍设计弥补老年人的自信心,以维护和锻炼老年人尚存的独立生活能力。儿童的自我保护能力低,如何在街头绿地中保护儿童在游玩时尽可能少的受伤害是必要的考虑。同时如何使残疾人在街头绿地中顺畅的游赏是下一阶段的必要设计。

  随着城市的不断扩张,城市人口的不断增长,与城市居民联系最为紧密的街头绿地的使用率越来越高,其受重视程度越来越大。在街头绿地的规划设计中,应充分考虑不同受益群体的需要,从而创造出适宜的园林环境,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为建设和谐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

  [1] 王国良、李芳,旧城改造中街头绿地建设,中国城市林业,2010年8月

  植物经过光合作用能够释放氧气,从而改善餐厅的环境质量,有利于人们的身心健康,而食客在呼吸过程中需要吸入氧气,这样可以让餐厅这个小小的生态环境达到一定的平衡度,还可以降低气温。在夏天的时候可以遮挡阳光,避免阳光直射到脸上。在冬季,植物可以产生氧气富氧空间,还能够达到净化空气的效果。

  2.1分隔空间的作用。绿色植物在空间环境中分割空间是比较广泛的,植物的分配可以在空间中巧妙的分割空间,例如:在餐厅与过道的交界处;面积较大的室内空间需要分隔设计成小型室内空间的;某些场地的空间的交接地带。

  2.2引导渗透空间的作用。一些餐厅使用绿色植物串联这屋内空间,在空间环境中起到过渡作用。在空间上连续的景观植物把室内外空间协调统一的联系在一起。在餐厅的室内空间在空间的转角、空间过度地放,能更好的体现整个空间的链接效果。把空间的整体性有机体现。

  餐厅内摆设的绿色装饰植物,需要讲究自然美和形象美。植物被观赏者在餐厅中欣赏时可以称为带有生命特质的艺术品。这是其他无生命选景材质都无法比较的。大家常常会把植物人格化,从联想上产生某种情绪或意境。从而喜欢带有景观植物的空间。

  餐厅中的色彩位置很重要,盆栽花卉植物可以放置在餐桌上进行装饰,因此色彩问题就由以体现,可以采用暖和和颜色鲜艳的花卉或者插画作品布置在室内餐厅中。

  香味浓郁或者有异味的花卉植物忌讳出现在餐桌上,特别不能出现在餐桌的装饰上,香气浓郁异味严重的会影响食客的食欲,起到负面作用。

  在餐厅的桌子上摆放的植物首先有观赏价值、摆放植物的干净整洁。还有花卉植物的造型美观,同时也要注意一些色彩和植物;种类的因素。

  不同性质的视觉环境,需要不同的光线设计。利用植物和光线的配合,对视觉环境产生美学效果。还需要注意光线与植物间的协调配合的多元化功能,除基本的实用功能外,光线与植物间的协调配合还具有美学效果,有助于优化视觉环境,可以为使用者生理、心理状态带来积极影响。因此,光线设计的重要性在室内环境设计中日渐凸显。不同性质的视觉环境,需要不同的光线设计。公共室内部分,光线主要有自然光和人工光组成。人工光是公共室内部分主要光线,可细分为直射光、慢射光以及反射光。第一,室内光线的亮度要注意控制适中。室内环境中过于明亮的光线会产生炫光,让人感到刺目,影响使用者的食欲、休息乃至身体健康,不利于营造出家庭般的舒适、亲切氛围。同时也应注意光线不宜过于昏暗,餐厅中过于昏暗的光线设计会影响菜品的视觉效果,给消费者带来压抑感,降低了就餐食欲。而在酒吧、咖啡厅等场所的室内设计,为满足消费者的休息、聊天需求,可以使用较为幽暗的光线设计营造出特定氛围。第二,室内光线的选择要因环境而变。光线照明分为环境照明和局部照明,人们日常生活环境的灯光和大厅环境中的灯光设计需求有所不同需要。公共室内环境照明灯光亦适合稍暗一些,可采用漫射光、反射光营造出光线的恬静与柔和,使消费者进入该环境之后感受到优雅、亲切的气氛,获得愉快的使用体验。室内环境照明设计中也需要适当的应用直射光,因为单纯通过反射光设计,室内空间便容易造成明暗对比缺失,导致室内空间颜色的单一乏味。采用直射光、反射光多种灯光结合,增强空间的立体层次感,有助于营造富于变化的空间视觉。餐厅设计中直射光可应用于服务台、长桌面、食品陈列处、厨房出入口等位置,辅以足够亮度的直射光,优化餐厅环境。另一方面,利用光线造成的明暗差别,既可以起到强调重点空间的作用,又可以形成相对独立的空间。

  诗情画意的东西在中国人眼里更受人喜爱,尤其是在表现内涵诗情画意的东西。在中国古典餐厅风格的布置上需要注意自然美感。从美学形态视角出发,我国古典风格餐厅的设计通常会利用小型盆景、插画来做点缀形成装饰,需要注意的是,虽然此类装饰空间占比小,但应用于餐厅的室内设计中仍需关注到与其他装饰布景之间的空间距离,需将此类装饰设计显得相对独立状态,以此突出个性。

  民俗类的餐厅有浓郁的乡土文化和地域气息。它可以分为南方风格特色和北方风格特色。南方风格特色民俗餐厅主要是以江南水乡为主题。它们在材质上主要采用原木仿木还有一些竹架购置空间。餐厅主要是封闭空间,直射光线不能照射进室内,室内主要采用人造植物。在北方多以农家风情为主,采用一些粗狂的绿色植物,时常把东北特色的农作物装饰室内景观。从而使地域文化特征由此显现,地域文化特征浓郁。

  欧洲餐厅室内绿化主要追求自然美的形象,在餐厅的室内绿化通过人工的布置展现的绿化环境,在室内植物绿化上也是经常采用的设计手法。欧洲风格餐厅室内绿化设计是通过人工植物布景,展现出自然之美,欧式风格餐厅传承了西方园林追求自然美的传统。这也是室内植物绿化常用的手法。

  美式的快餐店相比面积较小,空间紧凑,所以导致绿化面积相对较少,在狭小的空间内可以利用短株植物,通过吊篮、吊盆及挂壁的设计补充平面用地面积的不足。有助于营造一个立体的空间绿化面,充分合理的运用餐厅的空间一个是安置多功能的绿化带。

  在餐厅室内中最常用的植物大多是生长在当地的室内观叶植物,它们常常给人以生命力旺盛之感。或是在角落采用密集式布置,表现房间深度,真正产生热带丛林的气氛。

  某些餐厅在主题植物的设计中使用了特殊植物,为顾客留下了深刻印象。特色植物装饰不仅可以可以达到优化餐厅环境的基础作用,还可以凸显餐厅主题风格。许多别具特色的餐厅中,植物的绿化装饰设计也别有风味,让在此用餐的消费者感到大地灵性的交流。这样富有创意的设计,正好使植物的气质与餐厅的风格和主题达到了和谐统一。五、结论当前的仍有许多餐厅绿化装饰设计存在不足,有待优化。这些不足表现在,一是餐厅在装饰设计意识上缺乏自然生态取向的绿化装饰意球王会,甚至在设计中南辕北辙;二是餐厅管理者对绿色设计中植物的维护和生态环境的保持缺乏专业知识,导致绿色植物资源的使用不当。三是植物的绿化不够显著,盲目的随大流,使得植物设计与餐厅风格难以融合。

  “低碳生态城市”是当前城市发展的热门课题。“低碳(low carbon)”是一个外来词,即把降低碳排放作为城市建设的目标,作为一种节能概念,“低碳”对建设环境友好型城市的引导作用值得提倡;而“生态”在中文语境中更能表达发展模式上的用意。中国传统语境下对于生态的理解与西方语境下生态的含义是有所差别的,我们强调的生态是指“生命所处的适当的生存状态”,是一种动态化的生命进步过程,强调“整体生存”,而小是纯粹的技术性概念。低碳生态规划将低碳目标与生态理念相融介,采用系统的思想来指导城市发展模式的转型,提出宏观层而、战略层而的关键策略,在区域、城市或街区规划中通过整介土地、产业、交通、能源、资源、环境、社会等低碳生态策略,实现人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生、可持续发展。

  可以看出,低碳生态区规划和绿色建筑两个层而都已经开展了大量的探索性工作,也形成了各自的指标体系。但是,绿色建筑作为城市建设最基本的单元,无法与整个城市的可持续发展策略以及低碳生态规划指标之间形成自接的对应关系。两套指标体系之间如何对接,如何在整个规划设计流程中得以落实,还是研究领域的一个空自点。本文从规划、设计、管理的角度进行探索,将绿色建筑与城市低碳生态发展目标相结介,将绿色建筑向更宏观的尺度延伸,与低碳生态规划指标体系相关联,建立基于低碳生态详细规划的绿色建筑指标体系。

  低碳生态城市策略、详细规划板块和建筑设计板块的相互对应是紧密、小可分割的。比如,低碳生态城市策略在交通板块提倡大力发展非机动车交通,与详细规划板块的空间规划、交通组织和建筑设计板块的建筑、景观环境有密切联系,需要在规划层而采用小尺度街区计,创造人行、自行车出行友好的城市尺度,并保证公交站点覆盖率;在建筑层而,控制建筑到公交站点的距离,并提供舒适的非机动车通行环境,从而逐步落实低碳生态城市策略。低碳生态城市策略在绿化板块和建筑板块的理念,更加需要从详细规划的空间规划、交通组织、资源利用、生态环境等方而逐步向建筑设计的各方而落实。

  即以城市低碳发展为导向,建立“规划先导、指标控制、指标落实、指标验证”的分阶段指标管控机制,构建基于低碳生态详细规划的绿色建筑指标体系,使详细规划阶段和建筑设计阶段的各项指标相互关联,并能在规划审批环节落实,最后通过标识评价,保证规划策略落实和建筑设计实施。

  为实现绿色建筑在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方面的综合效益,不仅需要在建筑设计阶段实现“四节一环保”的具体目标,还需要在详细规划阶段为低碳生态城市策略的实施创造良好的基础条件。单体绿色建筑的节能减排任务和目标分解工作,需要通过规划来总体协调,将原本分散在各板块中的指标建立起统一体系,并向更宏观的尺度延伸,通过与规划指标的对接,和整个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形成直接的对应关系,以实现绿色建筑与低碳生态城市策略的结合。

  根据规划与设计的可操作性和普适性,分别抽取详细规划阶段低碳生态设计和建筑设计阶段绿色设计中的关键性指标,构建从详细规划到单体设计的绿色建筑设计目标控制体系,强化规划阶段与建筑设计阶段的联系,实现规划设计整体优化的要求。低碳生态规划指标体系从最初包括“产业类指标”在内的56项指标,通过以规划设计可操作性为原则进行反复梳理,剔除不符合控规特征的产业类指标以及绿色容积率、新能源汽车补给站点等不成熟指标,最终形成了包括空间规划、交通组织、资源利用和生态环境4大类20项指标的详细规划指标体系。该指标体系通过与低碳生态规划理论体系相呼应,保证了低碳生态城市策略的量化与落实。

  指标的监管体系以项目的基建流程为主线,有利于推进全过程实施。从规划管理的法定依据,即控制性详细规划切入,在控规阶段落实具体绿色指标,结合管理流程,形成实施管理途径设计。在基本建设流程中,增加对应的实施流程,在对设计单位的管理方面,对项目各阶段设计文件进行严格要求:项目建议书中必须确定绿色建筑目标,列出绿色建筑增量成本估算;可行性研究报告必须提供绿色建筑的实施策略;方案设计必须包含绿色建筑专篇;初步设计必须包括绿色建筑手段及技术、投资估算等,并填写集成表;施工图设计须注明对绿色建筑施工与运营管理的技术要求,填写绿色建筑集成表;施工图设计审查需附绿色建筑专项设计审查意见。将指标体系和各项绿色生态要求纳入设计流程,并在审批流程中设置节点控制,能保证低碳生态城市策略的具体实现。

  基于低碳生态详细规划的绿色建筑指标体系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出发,规划先行,将绿色建筑与城市低碳生态发展目标相结合建立了低碳生态详细规划阶段与绿色建筑设计阶段相衔接的指标体系。通过将绿色建筑与低碳生态规划形成直接的对应关系,填补了规划理念到建筑落实之间的空白点。该指标体系集成各相关专业,能指导绿色生态城区、绿色住区、低碳生态小镇、绿色建筑单体等各层面规划设计工作,也为世界城市推进低碳生态规划和绿色建筑发展提供了一套可落实的指标体系。

  [1] 曾捷,曾宇,许荷,等. 《民用建筑绿色设计规范》介绍[J]. 城市发展研究,2011(第7届国际绿色建筑与建筑节能大会论文集).

  [3] 梁浩,龙惟定. 低碳社区建筑能源规划的目标设定[J]. 城市发展研究,2011(第7届国际绿色建筑与建筑节能大会论文集).

  [4] 王光美. 城市化影响下北京植物多样性现状与保护对策研究[D]. 北京: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植物研究所),2006.

  在全球一体化的今天,世界各国的能源都面临枯竭的困扰。建筑行业在我国是关系到民生大计的工程,在设计和建筑过程中,对材料、施工、后期的维护过程中考虑到环境因素,去发展绿色建筑。随着我国构建资源节约型社会与环境友好型社会发展理念的提出,我国建筑事业在发展的过程中就积极酝酿着如何构建资源节约型建筑与环境友好型建筑。绿色建筑理念的提出充分的将建筑与资源节约、环境保护等内容紧密的联系在了一起。

  建筑专家们将绿色建筑的内涵科学的定义为:建筑与资源环境发展相协调,努力减少因建筑对环境与资源所造成的负荷,为人类提供良好的、健康的、舒适的、安全的生活工作环境,通过绿色建筑物的构建实现人与建筑、资源环境的和谐统一,可持续发展。

  1.1 节约能源。绿色建筑充分利用太阳能,采用节能建筑的围护结构以及采暖和空调,减少采暖和空调的使用。根据自然通风的原理设置风冷系统,使建筑能够有效地利用夏季的主导风向。建筑采用适应当地气候条件的平面形式及总体布局。

  1.2 节约资源。在建筑设计、建造和建筑材料的选择中,均考虑资源的合理使用和处置。要减少资源的使用,力求使资源可再生利用。节约水资源,包括绿化的节约用水。

  1.3回归自然。绿色建筑外部要强调与周边环境相融合,和谐一致、动静互补,做到保护自然生态环境。创造舒适和健康的生活环境,建筑内部不使用对人体有害的建筑材料和装修材料。室内空气清新,温、湿度适当,使居住者感觉良好,身心健康。

  1.4 绿色建筑的建造特点:对建筑的地理条件有明确的要求,土壤中不存在有毒、有害物质,地温适宜,地下水纯净,地磁适中。(1)绿色建筑应尽量采用天然材料一建筑中采用的木材、树皮、竹材、石块、石灰、油漆等,要经过检验处理,确保对人体无害。(2)利用可再生资源:绿色建筑还要根据地理条件,设置太阳能采暖、热水、发电及风力发电装置,以充分利用环境提供的天然可再生能源。随着全球气候的变暖,世界各国对建筑节能的关注程度正日益增加。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建筑使用能源所产生的CO2是造成气候变暖的主要来源。节能建筑成为建筑发展的必然趋势,绿色建筑也应运而生。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完善,建筑设计所涵盖的内容与所要解决的问题正越来越复杂,为此针对建筑设计这一预见性的工作要随着设计过程而逐步深化和完善。作为一名建筑工作者本人认为,绿色建筑在设计工程中对现场设计、建筑平面设计以及建筑节能设计有清醒的认识和系统的分析考量。

  绿色建筑的现场设计是保障建筑与周围环境相协调的可靠保障,建设地址选好后,设计工作者要亲临现场,对施工现场的地理环境与人文环境进行分析,并在现场设计时尽量避免建筑设计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尽量减少现场热岛效应的发生;尽量减少使用自来水进行浇灌,此外设计时对还要对建筑绿地面积的数量与布局进行合理设计,为减少建筑周围的空气污染、噪声污染创造有利条件。

  合理的朝向设计能使建筑从阳光中获取大量的能量,住宅往往需要平行布置,并且朝向南面,同时彼此之间要留出足够的间距保证冬季的日照时间。建筑的体形系数(建筑物表面积与其体积的比值)直接影响建筑能耗的大小,体形系数越大,单位建筑空间的散热面积越大,能耗就越高。在相同体积时分散的布局模式要比集中布局的建筑热耗大,从节能的角度宜首选高层和中高层建筑。具体设计时减少建筑外墙面积、控制层高。建筑层高固定时,对于确定的建筑面积,都有与之相适宜的最佳节能楼层数。减少体型凹凸变化,采用规则平面形式,合理的建筑布局可以充分利用现场的资源来减少建筑耗能以及改善室内环境质量,仔细划分建筑内的使用功能区,使不需要窗户的功能区域尽量安排在建筑物的北面,使具有相似使用

  建筑业是耗能重要产业,全世界有近30%的能源消耗在建筑物上。建筑耗热量主要是通过围护结构的传热耗热量构成,在传热耗热量所占份额中,其中屋顶约占7%-8%,外墙约占23%-34%,门窗约占23%-25%,可以看出,外墙传热耗热量所占比例最大,必须采用高效保温墙体降低其耗热量;其次是窗户,改善建筑门窗的保温陛能和加强窗户的气密性是节能的关键举措。

  按照标准进行建筑热工的节能设计和建筑节能设计的综合评价应采用高效保温隔热外墙及屋面体系,选用高效门窗、幕墙系统及高性能的玻璃,以利于建筑的高效与节能。外墙设计要满足自然采光、自然通风要求,减少对电器设备的依赖,设计时采用明厅、明卧、明卫、明厨设计雳力提高室内环境的热稳定。

  绿色建筑设计过程中所坚持的基本策略应从我国建筑事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出发,坚持可持续发展道路,在设计过程中充分体现绿色建筑的优势与特色,应坚持以下相应原则:

  基地策略是指对建筑所处地质及周围的环境进行系统分析,对基地所处环境进行合理规划与充分利用,使其与周围的生态环境协调一致,并且能够充分运用周围的各种资源,基地策略作为绿色建筑设计最基本的策略,也是对建筑进行通盘规划的前提。

  采光是影响人工环境质量的一项重要指标,可以将其分为人工照明和自然采光两种方式。采光的低能耗策略就是在人工照明与自然采光之间形成一种平衡,即尽量减少人工照明,而充分利用自然光。采光策略体现的是绿色建筑在设计时充分考虑运用自然光与自然风进行采光通风的设计策略。通过对自然光和自然风的充分利用,可以降低因人工照明和空调所带来的能耗,为人们营造良好舒适的生产生活空间。采光通风策略以充分的运用自然光与自然风为基本设计原则,努力使建筑充分利用自然界的可再生资源,通过采光同分策略降低各种机械能耗,达到节能环保的设计目的。

  以太阳能作为一种可再生能源,太阳能在建筑物中的合理使用既可以起到有效降低能耗的作用又可以减少因其他形式的能耗所产生的二氧化碳的排放量。随着科学技术的日益进步,太阳能产业发展迅速,太阳能发电、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制冷空调、太阳能采暖能技术设备被广泛的应用到建筑之中。可再生能源的利用策略就是在房屋的使用中在采暖、通风、采光等各个方面充分的运用太阳能这类的可再生能源替代传统能源,起到节能降耗的作用。同时新能源作为一种清洁能源还可以在在某种程度上起到保护生态环境的作用,为构建人与自然、建筑与自然和谐统一的局面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雨水的收集和污水的处理回收利用是建筑节水的有效措施,通过低技术的建筑处理及后续工种的配合,收集的雨水可用于浇灌用于景观水景,改善了建筑的生态环境。污水的回收利用是建筑内的洗漱污水经有特殊设备的净化处理后,再用于冲厕,或者浇灌等。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和雨水收集利用及灌溉技术的应用,使水资源利用最大化。系统可以长期稳定运行,且节省投资运行费用低。

  在保温隔热的处理上,建筑外墙外保温的处理,玻璃采用LOW-E玻璃等K值小的节能玻璃,可以减少建筑护结构的能量交换,这样在建筑运行中节省了很大的能源消耗, 同时在建筑屋顶处使用人工覆土可以减小屋顶的热损失: 屋顶种植绿色植被既增加了绿化面积又改善了生态环境。

  发展是人类社会永恒的主题。生态建筑强调建筑与人文、环境及科技的和谐统一,由传统高消耗型发展模式转向高效生态型发展模式是建筑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建筑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趋势。建立绿色生态建筑体系是一个高度复杂的系统工程。要实现这一工程,不仅需要环境工程师和建筑师运用可持续发展的设计方法和手段,还需要决策者、管理机构、社区组织、业主和使用者都具备环境意识,共同参与营建的全过程。

  进入21世纪,绿色建筑已经成为建筑界发展的趋势之一。随着能源问题的日益突出、环境问题的日益严峻以及科学技术水平的逐步提高,在建筑这一耗能巨大的领域,建筑师可以抓住发展绿色建筑这个契机,将多种建筑设计技术与设计策略结合到一起,创造出新的建筑形态与环境,努力使我国建筑事业向可持续发展的领域迈进。

  [1]曹丽新.浅谈绿色建筑设计的发展趋势[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0,(07).

  今天,大量的现代办公环境是建立在一种奢侈的消费方式的基础上:恒温、恒湿的中央空调和大量的人工照明系统蚕食着自然界的有限资源,上班族们早已习惯了一年四季的衬衫领带,习惯了镇流器、荧光灯、风机盘管,习惯于这种毫无生气的“舒适感”。同时,办公建筑在大量消耗能源的同时也将人们隔绝于自然界之外,形成有害人们健康的自然环境。全面审视建筑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并在设计中采取措施,改善建筑也生态环境的对立状况成为了当前建筑设计迫切的需要。

  某中心办公楼方案设计时,提出了运用生态方法进行设计的思路,目的就是要为将要在这里办公的的员工提供一个健康、高效、舒适的工作环境,创造一个“绿色化”的办公建筑。

  办公楼是由办公、会议、招待所、监控、调度等多种功能组合而成的高层办公楼。如何把这些工程组合成一个和谐的整体是设计初期所面临的挑战。怎样理解“生态的”设计方法以及如何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来实现建筑的生态特征是我们设计中面临的另一个挑战。

  如下图所示,办公楼建筑平面呈长方形,各办公用房围绕中庭紧凑布置。长轴为东西方向,楼梯、卫生间、会议室等非主要工作间,布置在建筑的东西两侧,以减少东西日照对主要工作区域的影响。办公区域主要采用大空间自由分隔形式,采用6800x6000的结构网络,灵活区分各个部门的办公区域,有利于满足不同部门对办公区域面积的不同要求,为今后的使用带来极大的灵活性。建筑的中心是一个九层通高的开放式绿化中庭空间,一方面为员工提供一个互相交流、景观共享的空间,又改善了建筑的通风及采光条件,缓解外部环境对办公空间的影响。

  所谓的建筑设计中的绿色方法是指在建筑设计中注重建筑与整个生态环境的关系、建筑环境的创造过程以及建筑环境对人的影响,并采取措施降低其负面影响,使建筑环境逐步成为生态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

  绿色建筑的生态策略设计主要是主动式设计与被动式设计,这是两种本质上不同的设计方法。主动式设计即通过各种高效集成的技术手段,实现绿色建筑的功能。被动式是在适应和利用自然环境的同时对其潜能通过设计灵活应用,即根据符合地域气候的建筑物本身的设计,来控制能量、光、空气等的流动,在减少地球环境负荷的同时,考虑获得舒适的室内环境的设计方法,并用机械设施,即技术手段补充不足部分。被动式设计能够提高建筑物的安全性、健康性,也能获得综合考虑了地区、风土的设计构思。办公楼的设计过程中主要通过以下几种设计策略来实现建筑的绿色生态特征:1、节能策略2、利用自然能源策略3、环保、健康策略4、整体绿色化策略

  中庭作为一种广受欢迎的公共建筑空间,在办公等各类公共建筑中得到广泛应用,中庭空间在吸收太阳能辐射、改善自然采光、促进室内通风等方面的生态效应也逐渐被人们所认识,同时设计了“空享”的小中庭,内置大量绿色植物与大自然融为一体,成为生态的办公环境。中庭空间不仅是现代建筑室内的精彩演绎,也是生态建筑中的重要设计策略。

  本办公楼中庭空间设计成一个半开敞式的空间,中庭的顶部玻璃天窗侧面设智能控制的电动百叶窗,在不同季节,不同气候和时间,均可调节电动百叶来调节通风量。这种设计一方面中庭内空气通过空中花园不断与外界新鲜空气交换,另一方面中庭的顶设计成玻璃顶加百叶,建筑内部的热空气因为烟囱效应被倒入顶部,顶部从最高处吸出热空气,从而调节室外温度变化对建筑的影响,形成相对稳定的建筑内部空间小气候,同时节约大量的能源。

  在现代的办公楼中很多采用大面积的玻璃幕墙,这种透明围护结构容易产生冷热桥作用,所以提高玻璃幕墙的保温隔热是降低建筑能耗的重点。本设计采用的low-e玻璃也叫低辐射镀膜玻璃表面辐射率在0.25以下,具有良好的阻隔热辐射通过的作用,而普通玻璃的表面辐射率高达0.84左右。

  在本设计中我们首次提出绿色能源直饮水系统概念。绿色能源直饮水系统是通过采用风能、太阳能等绿色能源带动直饮水系统的一个综合系统,它包括风机、太阳能光伏阵列、逆变器、蓄电池组、风机控制器、光伏控制器、转换开关等(原理如图所示)。系统能有效结合绿色能源系统和直饮水系统,水质纯净,符合水质标准,而且整个系统是密闭活水,能为员工提供口感甘甜的纯净水。事实上,在海口风能和太阳能资源非常丰富,这两种清洁能源的结合有着天然的优势。一般白天风小夜晚风大,晴天风小雨天风大,夏天风小冬天风大。风能和太阳能在时间和季节上有较好的互补性,因此绿色能源系统的供电稳定性较好。在本楼装置这一系统是一次新的尝试,符合节能、环保和以人为本的理念。

  自然通风是炎热地区节能的一个重要手段。利用自然通风可以减少空调的能耗,自然通风还能为室内提供更多的新鲜空气,减少因长期封闭房间,室内滋生的细菌和建筑材料释放的有害气体对人体健康的危害。在本楼设计中,我们利用中庭顶部加开大面积天窗和南北各层走廊的尽端开敞,加强自然通风,使房间尽可能形成穿堂风。带走室内的热空气,而污浊的空气从中庭顶部的天窗排出,形成室内舒适的小气候。

  大量的环境学、心理学研究表明透过玻璃观赏植物等被动活动,能使人心情舒畅,提高工作效率。办公室可以说是员工的第二个家,我们要使室内空间环境具有归属感,植物绿化景观的融入无疑是最美妙的调味剂。它可以起到减轻眼部疲劳、提神醒脑的作用。除了美化作用,绿色植物景观还具有吸收周围环境中的化学物质,并将其降解的作用,这已为许多实验所证明。绿色植物还有增加空气湿度的作用,植物通过呼吸作用,向空气中释放出水汽,从而加大室内的湿度

  在本办工楼的环境设计中,强调将自然引入建筑,在室外、室内、半室外等处根据不同的环境进行不同的环境条件进行不同的环境布置。在开阔的前场广场,设计了一个旱喷水景,配以海南特色的热带植物,与周围的绿化园林相呼应,具有良好的景观散发性。在室内中庭,设计了以绿化为主的中庭花园,种植多种适合室内环境的热带阴生植物。中庭西立面和办公楼的东立面,每层均出挑花台,种植植物,丰富了建筑的立体空间。

  环保型材料是指对自然资源破坏较低球王会、对环境污染较小、有利于人体健康、耐久或可再生的材料。建筑材料的生产过程会破坏自然资源,会排放有害物资污染环境,危害人体健康。此外,建筑的耐久性也是“环保”性能的一个重要指标,材料的耐久性差直接导致建筑的寿命降低。环保型材料既可以直接使用自然材料制造,又可以通过人工合成。

  对于一个绿色办公建筑而言,要达成绿色的目标,需要各专业的配合,是各种措施综合实施的结果。在本楼设计中,我们除了采取以上各种绿化策略外,我们还采取了下列节能措施,主要有:

  中水回用系统:通过该系统净化的生活污水将主要用于园林绿化和清洗道路,这部份水资源不需要向外排放,减少市政管网和城市污水处理厂的负担,同时节约自来水,达到节能减排的效果。

  绿色照明系统:有效利用自然光,减少人工照明的容量;建筑物内均采用节能灯具;采用分区、分时控制以达到节能效果。

  暖通部分的绿色策略:以自然通风为主,辅以机械通风换气设备和空气调节设备来维持室内舒适环境。采用高效节能的保温材料,减少输送过程的冷热损失。

  办公建筑智能化设计:由主控中心系统、综合布线系统、楼宇自动化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通信自动化系统组成。

  在全球化绿色浪潮汹涌的今天,人们越来越意识到社会的发展与自然界发展的地位是同等重要的。在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下,建设生态型的绿色建筑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未来国际上对办公写字楼的普遍要求是:建筑物的物理状况和品质均是一流;建筑物具有灵活的平面布局和高使用率,具有高性能的节能设施与生态化、人性化的智能化办公环境、设施先进、功能配置完善、停车位充足、物业管理一流。因此,现在的目标就是设计一幢能“适应未来发展的,集办公、展示、会议于一体的生态、节能、智能型办公楼”。更进一步,还要能体现当地的风土人情和地方文化。作为建筑的设计者,我们应在建筑设计中有意识的运用生态设计并不断创新,让建筑既为现代人造福,也为后代人留有生存的空间,

  胡绍学 宋海林 胡真 谢坚.“生态建筑”研究绿色办公建筑. 建筑学报,2000.5

  近年来,低碳城市规划成为规划界的热点前沿课题之一,相关讨论与研究颇多,总结下来主要有三大类型。第一类是按照过程论和框架论的观点,从城市整体碳源与碳汇的角度出发,分析城市碳转化的过程与影响,提出城市减排的相关理论,研究成果多为宏观策略和政策建议,包括城市产业发展低碳化、能源结构低碳化策略等,与现行城市规划管理体系分离较大,具有一定指导意义但难以被规划应用与落实;第二类是从模型量化入手,研究城市的碳排放结构与特征,并以此为基础,针对碳排放重点部门提出相关控制建议,对规划具有一定程度上的指导作用,但技术基础要求较高且不涉及规划落实方面的讨论;第三类则是立足于现行城市规划体系,针对总体规划、控制性规划与详细规划分别提出相关的低碳规划策略,并形成规划方案,但其尚未解决低碳方案在规划管理层面的操作问题。

  我国现行的规划管理体系采用“总体规划-控制规划-详细规划”紧密联动的三段式,实现对现代城市规划的有效管理与控制引导(陈荣,1997)。

  其中,控制规划作为管理体系的核心层次,发挥承上启下作用。它以量化指标将总体规划的原则、意图和宏观的控制,转化为对城市土地乃至三维空间的定量、微观的控制,从而既继承、深化和落实总体规划的意图,又可对城市分区和地块建设提出直接指导修建性详细规划的编制导则。

  此外,控制性规划还是进行建设项目许可的重要前提条件,属于“管理性”规划,对土地个案开发具有较强控制能力,并且直接为规划管理人员服务。因此,低碳规划框架与现行规划管理体系的结合重点在于实现其在控制性规划层面的落实问题。

  控制性规划的管理主要通过指标与条文来实现,包括必须执行的强制性指标、参照执行的引导性指标以及规划控制条文。强制性指标包括用地性质、建筑密度、建筑限高球王会、容积率、绿地率、公共服务设施等;引导性指标包括地块面积、建筑面积等,落实到控规图则中有控制指标、指引条文和图形引导的城市设计导则。

  因此,面向规划管理的城市低碳设计应立足于这一现行的规划管理体系,探讨以指标、图则、条文相结合的形式来取代单一的低碳形态方案或笼统的策略目标,并以控制指标作为主要的管理依据,实现管理操作的简易方便(如下图所示)。

  为确保规划实施的简易可行,低碳控规指标的选择与确定以现行城市控制规划常见指标体系为基础,不随意增加新的指标,尽可能将低碳规划要求转化、落实到现行常用的控制指标当中。其中,强制性控制指标包括常用的土地使用性质代码、土地使用性质、建筑密度、建筑限高、容积率、绿地率、设施配套,同时增加“兼容用地性质”指标体现对用地性质适当混合的鼓励;引导性指标则包括地块面积、建筑面积等。

  为进一步落实低碳规划设计的要求,使土地开发与建设行为能够更好地实现低碳发展,低碳规划框架还增加了设计指引条文作为指标控制未尽之处的补充。条文指引由两部分组成,一个是传统控规中的城市设计指引,重点对建筑形式、体量、色彩、风格等城市设计内容进行指引;二是本规划框架增加的低碳设计指引,重点对城市空间布局、交通组织、生态绿化、市政设施等范畴中影响城市碳排放的设计因素开展引导,补充了无法落实为指标语言的低碳设计要求。

  此外,低碳控规框架满足规划管理实施中地块划分与控制线落地的需要,采用图形引导方式体现规划成果。图形指引包括规划总平面图、空间形态控制图、建筑高度控制图、道路断面引导图以及总平面规划意向图等,最后将上述图形成果反映到低碳城市设计导则当中。

  广州市嘉禾中心区位于广州市白云区白云新城北部延伸区范围内,选址位于地铁2、3、14号线米范围内,根据近期建设开发的难易程度和空间完整性,以规划快速路和主次干道为边界,规划范围面积约为4.22km2。

  由于嘉禾地铁枢纽站的建设、空港经济的辐射影响以及广州市城市圈层发展结构的优化需求,《广州市城市总体发展战略规划》将嘉禾地区规划为片区级公共中心。

  本规划根据战略规划要求,将嘉禾地区定位为白云区公共中心,重点从空间布局、交通组织、生态绿化、市政设施、绿色建筑等方面进行低碳规划设计,将其建设成为广州市低碳示范中心区。

  由于城市布局、土地利用、交通模式等方面的空间锁定效应(潘海啸,2008),低碳城市规划应从空间布局、交通组织、生态绿化、市政设施、建筑等方面进行控制引导,力求减缓城市发展过程中的碳排放水平。

  城市空间布局、土地利用等与城市的碳排放和可持续发展关系非常密切。低碳空间布局策略以节能减排为导向,采用适应地区气候特征的空间布局方案、提高土地使用效率,结合合理的混合功能布局减少交通出行需求和距离,以降低由此带来的碳排放。

  为使空间布局适应广州本土气候特征,提升方案的科学性,低碳空间布局策略引入城市微气候评估技术,基于风环境评估结果规划城市通风廊道。规划通过构建风廊、联结开敞空间、控制建筑布局等方式加强通风、增大风速,改善地区微气候条件,最终达到降低能耗,减少碳排放的目的。

  研究表明,交通能源消耗带来碳排放是城市碳排放的重点部门之一,降低交通能源消耗是实现低碳城市的重要环节。

  低碳交通组织策略是指以减少机动车出行为目的,以实现节能减排为导向的交通组织方式。具体包括应用TOD理念,以地铁站点为核心设立公交无缝接驳节点,并规划独立的慢行交通系统,通过提供便利的公交换乘以及慢行交通选择降低市民机动车出行。

  绿地通过蒸腾降温以及热辐射的反射、透射作用形成城市冷岛,有利于降低环境温度,改善地区微气候。强人为干扰的城市环境中,集中式绿地易于构建稳定成熟的城市植被,绿地规模成为单位面积城市绿地碳固定强度的重要影响因子。

  因此,低碳生态绿化策略提出,在条件可达的情况,规划应尽可能布局集中式绿地,同时提高植物群落的乔灌草复层搭配,结合空间结构布置功能多元化的公园系统,形成不同级别、不同特色,满足不同使用需求的生态绿地系统。

  低碳市政规划是指通过应用清洁能源机制的市政基础设施,实现城市能源利用与资源使用上的节能减排。具体包括采用太阳能等清洁能源实现城市供电、供暖等能源需求,引入城市雨洪管理设计、中水回用、城市垃圾回收处理等绿色市政做法。

  绿色建筑策略是指在规划范围内提倡建造绿色建筑,并以国家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为依据,引导控制单位土地上的绿色建筑数量,并探索建立鼓励措施,引导用地单位参与绿色建筑计划,推广绿色建筑。

  低碳控制性规划既是策略的方案落实,也是后期土地开发管理的有效工具,方便规划管理部门按照既定的低碳目标对土地开发行为进行管理与控制。从低碳策略的提出到规划方案形成并付诸实践,低碳控制性规划将是承上启下的核心。

  通过在嘉禾中心区低碳设计规划案例中的应用可见,以指标、图则、条文三者相互结合相互补充的形式的低碳规划框架能够将低碳策略有效地落实到规划管理行为当中,实现规划成果的可操作性,是一个有效的低碳规划探索。而引入城市微气候评估技术,在空间上落实通风廊道的选址、范围,并通过对廊道内土地利用、建筑高度进行控制,实现风廊的空间规划,是该规划框架的主要创新点之一。当然,规划仍存在许多不足。如低碳空间布局、交通组织、市政设施等方面的策略仍停留在规划引导层面,难以落实到控制指标当中,规划控制性较弱。

  我国正处在经济快速增长、城市化加速、碳排放日益增加的转型时期,低碳城市规划将是我国低碳城市发展的关键技术之一(顾朝林,2009)。基于本土发展特征与诉求,建立完善的低碳规划理论、技术、方案到管理实践的低碳规划技术整体系统,需要更多的讨论与实践探索。

  陈飞,诸大建.低碳城市研究的内涵、模型与目标策略确定[J].城市规划学刊,2009,(4):7-13.

  夏堡.发展低碳经济,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J].环境保护,2008(2A):33-35.

  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中国低碳生态城市发展战略,北京:中国城市出版社.2009

  刘志林,戴亦欣,董长贵,齐晔. 低碳城市理念与国际经验[J].城市发展研究,2009,(06).

  汪勰,. 低碳视角下城市总体规划编制技术应用探讨――以武汉市总体规划为例[J]. 规划师,2010,(5).

  黄文娟,葛幼松,周权平,. 低碳城市社区规划研究进展[J]. 安徽农业科学,2010,(11).

  龙惟定,. 低碳城市公共建筑能源管理[J]. 建设科技,2010,(8).

  龙惟定,白玮,梁浩,范蕊,张改景,. 低碳城市的城市形态和能源愿景[J]. 建筑科学,2010,(2).

  陈飞,诸大建,许琨,. 城市低碳交通发展模型、现状问题及目标策略――以上海市实证分析为例[J]. 城市规划学刊,2009,(6).

  1.由国内营销观念转向全球营销观念。随着市场国际化程度的进一步提高,互联网联结着国内外市场,世界统一市场将会全面形成。企业面对的竞争对手也不仅仅是国内同行,而是具有丰富营销经验的跨国公司,许多实力雄厚的跨国公司早已把全球市场置于自己的营销范围内,以一种全球营销观念来指导公司的营销活动。我国企业应该树立全球营销观,将视野由全国扩大到全球范围内,这样,企业才能实现真正的“全球营销战略”。

  2.由规模营销观念转向个性化营销观念。过去的规模营销方式即厂家以单一的产品或服务来满足众多消费者的需求,但目前这种无差异营销方式已不能满足消费者与日俱增的多目标、多层次需求的愿望,取而代之的是个性化营销,即市场细分达到最小限度———“一对一营销”,针对每个消费者与众不同的个性化需求来实现高度的顾客满意。企业要赢得市场,就必须根据个别消费者的具体需求,设计和生产个别种类、型号、规格和性能的产品以满足个别消费者,才能拥有市场,谁能首先尽快采取“一对一”个性化营销策略,谁就能捷足先登世界市场。

  3.从交易营销观念转向客户关系营销观念。传统经济的营销注重的是有利可图的直接交易,着眼于经营业绩与股东利益的高低;而新经济的营销则更强调重视客户的终身价值以及股东利益,强调通过较高的顾客满意度与客户保持率来维护与客户的长期紧密关系。企业要在竞争中取胜,不仅要改善服务环境和服务态度,而且更重要的是要不断完善服务内容,提高服务质量,向顾客提供“超值服务”,从而提高企业信誉,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

  4.从单向营销观念转向互动式营销观念。传统的市场营销是单向的,厂家通过媒体、广告、展览、产品目录等方式向消费者传递信息,消费者完全处于被动的地位。网络化的实现,提供了营销者和消费者互动交流的机会。企业和营销者可以充分利用网络互动性这一特点,推动互动市场营销,从而使营销者从产品构思、设计开始,直至生产、服务的全过程都体现以消费者为中心,使消费者也投入这一过程,这样,不仅符合消费者的需要,而且能最大限度地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5.树立高度重视科技、信息和智力的知识营销观念。随着物质生活的丰裕,消费者日益注重商品与服务中蕴涵的文化因素,同时要求商家与顾客间在技术结构、知识结构、习惯结构上建立稳固的高层次战略性的营销关系,从而使顾客成为产品的忠实消费者。

  6.树立竞争优势理念。传统的营销活动往往把注意力集中在企业和顾客之间的关系上,因而容易忽视竞争对手。在科技高度发达的今天,仅仅满足顾客的需要和向顾客提供超值的服务是不够的,企业必须使自己强于竞争对手,必须注重研究企业和顾客及竞争对手之间的关系,善于创造和保持竞争优势。所以,企业应树立全新竞争观念。企业的竞争优势是企业的创新能力,是企业所具有的、独具特色的、能够更好地满足顾客需要的核心能力的创造,它体现在企业的整体营销活动之中。这种竞争优势是具有更先进的技术和知识水平的“和谐组合”的综合优势,而不只是单纯地包括技术优势、成本优势、管理优势、营销优势等某一个单一的方面,这一竞争优势更多地依赖于具有学习知识能力的人的创造性。

  1.实施品牌营销策略。知识经济下,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价格战和广告战不是企业占领市场的最佳途径,最有效的做法就是打造自身的品牌,通过强势品牌取胜。首先,要设计好品牌名称。品牌名称设计得好,容易在消费者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象,也就容易打开市场销路,增强企业和产品的市场竞争能力。其次,要保证品牌质量。质量是品牌的生命,是品牌创立与发展的根本保证。如果没有严格的质量管理作后盾,今天的名牌产品明天可能沦落为一般产品,甚至从市场上消失。因此,高品质是强势品牌的基础,也是品牌组合营销策略的第一要素。国际上的著名公司无一不是以其过硬的高质量称雄国际市场的。企业必须注重核心技术的创新,只有掌握了先进的产品与管理技术,才能使产品质量维持在高水平上,才能够保证企业战胜竞争对手,使产品品牌最终成为强势品牌。

  2.实施服务营销策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购买商品,不只是追求一种实物性的满足,更是追求这些实物所包含的精神或文化。因此,21世纪的营销,应在优质产品的基础上,着眼优质服务,这是企业取胜的关键。为顾客提供优质服务,可采取以下做法:①实施CS战略,即顾客满意战略。其宗旨是把顾客需求作为公司开发产品的源头,在产品价格、分销、促销以及售后服务系统等方面以顾客为核心,最大限度地使顾客感到满意。21世纪的营销不仅要以优质的服务争取到直接顾客的称赞,而且要通过服务赢得“顾客的顾客”,依靠满意的服务质量影响更多的潜在顾客。实施CS战略,关键是以顾客需求为中心来设计公司的所有活动:第一,要站在顾客的立场去研究和设计产品,在技术创新阶段就尽可能融入顾客的因素,事先把顾客不满意的产品剔除,与其“亡羊补牢”不如“未雨绸缪”;第二,不断完善产品服务体系,最大限度使顾客感到安全、放心和方便;第三,要十分重视顾客的意见,让用户参与决策;第四,把自己的顾客作为资源管理起来;第五,强化管理,提高内部服务质量。②树立超值服务理念,实施服务营销战略。超值服务就是用爱心、诚心和耐心向消费者提供超越其心理期待的、超越常规的全方位的服务。超值服务是贯穿科研、生产、销售全过程的,也就是说要“以顾客为导向”,向用户提供最满意的产品、最满意的服务。超值服务是由售前、售中和售后超值服务三个子系统构成的服务体系。售前超值服务就是要按严格的要求和规范做好售前培训、售前调研、售前准备和售前接触四大环节的工作。售中超值服务就是服务人员与客户或用户进行交际、沟通和洽谈的过程,主要包括操作规范、语言规范和姿势规范。售后超值服务主要实行一系列服务,如服务制度、用户沟通制度、员工服务规范、事前培训制度和奖励制度来实现。

  3.实施持续营销策略。在生产力高速发展的今天,生态环境也随之恶化。人们渐渐意识到生态环境对人类的影响,因此,纷纷提出了可持续发展战略。知识经济下,企业必须适应新的环保形势,制定新的营销策略———绿色营销。这样,不但对企业的生存发展有利,而且还为社会做出了贡献。首先,应建立绿色营销信息系统。企业应搜索绿色信息,包括绿色技术信息、绿色消费信息、绿色法规信息、绿色组织信息、绿色文化信息、绿色产品占有率、绿色价格等方面的信息。信息获得后应进行评估,以辨别信息的价值,然后将信息传递到合适的决策人员。其次,应制定绿色产品及服务战略。企业在制定绿色产品及服务战略时,应考虑绿色产品的种类、质量、产品设计、品牌名称、包装、保修、退货和服务等。企业可通过推行绿色产品设计,实行绿色包装与绿色标志,实现绿色产品组合,为消费者提供绿色服务。第三,企业在制定绿色产品的价格时,应该考虑企业用于环保方面的绿色成本,以及绿色产品能给消费者带来的绿色收益且能满足消费者求新求异、崇尚自然的心理,因而乐于接受价格偏高,但对环境有益、对健康有益的绿色产品。同时企业为了更好地吸引顾客,可以考虑在信用条件、付款期限上给予顾客一定的优惠条件。第四,选择绿色分销渠道,开展绿色促销活动。企业可以直接在市场上建立自己的销售渠道,销售自己的绿色产品,以建立企业绿色产品的知名度,树立企业绿色产品品牌。

  4.实施形象营销策略。知识经济条件下,消费者购买商品的选择性明显增强,企业形象在消费者中的作用日渐突出,塑造个性化的企业形象,维护优良的企业形象,已成为国际、国内市场发展的大趋势。企业要追求综合利润的最大化,必须实施形象营销策略。企业形象的全面塑造,第一,要以产品形象为内涵,以企业形象为基础,对目标市场进行细分,准确定位,不断开发新产品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支柱,对企业形象塑造有重大影响。企业应对各营销组合要素的投资比例先后次序做出适当安排,对不同地区、不同市场和不同目标顾客,应有不同的营销策略。第二,要以服务形象为契机,通过独特的服务战略决策,使企业及产品的身价倍增,同时改善营销手段,增加产品与服务的文化内涵。第三,要以广告形象为工具,把企业形象的系统性、本质性、物质性及优势等特征有效地展示给公众,以争取良好的市场地位。第四,要以公共关系策略为手段,以企业文化为核心,为塑造企业形象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通过有效的传播沟通技巧,构建企业良好的人际关系、和谐的人际气氛、最佳的社会舆论,以赢得社会各界的信任与合作。积极参与社会公益事业,沟通与消费者的情感,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

  5.实施网络营销策略。知识经济下,网络营销要求企业把考虑顾客需求和企业利润放在同等重要位置上。因而,企业应从顾客需求的角度出发,实施网络营销策略。首先,不急于制定产品策略,而以研究消费者的需求为中心。网络化时代消费者需求越来越个性化,只有企业的产品和服务能较好地满足消费者的个性需求,消费者才会满意,才会重复购买企业的产品,才会渐渐建立忠诚购买的信念,才会使企业和顾客间的关系牢不可破。企业应先利用互联网了解不同的消费者对产品的看法以及自己的特殊要求,然后,根据这些不同的要求为顾客单独设计,量身定制,才能真正使顾客满意。其次,暂时把定价策略放到一边,研究消费者为满足其需求所要付出的成本。到了网络时代,消费者对价格的敏感性进一步增强,企业在制定价格时,甚至在产品制造之前就要考虑顾客为购买产品愿意付出的成本。以顾客支付的成本作为出发点,确定相应的生产成本和商业成本。按照这种成本开发出来的产品和制订出来的产品价格,其市场风险最小。因而,网络营销下的定价模式不是成本定价模式而是满足需求定价的模式:消费者需求产品功能生产与商业成本市场可以接受的性能价格比。第三,抛开促销策略,加强与消费者的沟通和交流。传统的促销策略的精髓是通过劝诱消费者、刺激消费者的购买欲望来扩大产品的销售量,促销手段的功能性明显。在网络时代,企业只有真正“网”住网上冲浪者,才能让其最终成为企业的顾客,而一旦冲浪者相信企业,他将会长久地成为企业的忠诚顾客,这种忠诚能经得起时间的考验和竞争的冲击。与消费者的沟通和交流就成为网络营销的核心。

  面对营销环境的诸多新变化,我国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胜,必须转变传统的营销观念,树立全新的营销理念,针对具体的环境变化,制定新的营销策略。把握市场,抓住顾客,才能以强大的竞争优势占领市场,使企业获得长足的发展。

  【摘要】人们对所处环境的氛围的感知是跟周围的环境景观设计离不开的的,本文以景观设计中问题和对绿色城市的贡献作为议题,举例论证了在景观设计中的几种营造手段,对景观设计的指导意义作出分析和阐述,指出景观设计的研究将帮助设计者更好地处理人—环境—社会—自然之间的关系。本文结合生态设计理念,对环境景观的主要要素提出了绿色设计的策略,以期对我国特别是北方的景观设计活动有所借鉴。

  中图分类号:TU2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绿色城市这个发展模式是前几年就有人提出了,现在也算是个时髦词,人们对这个词也理解不同。所谓绿色生态城就是建立在人类对人与自然关系更深刻认识基础上,以降低温室气体排放为主要目的,建立高效、和谐、健康、可持续发展的人类聚居环境。绿色生态城市建设,环境景观设计先行。如果组成我们城市的物质实体都不能体现绿色、生态的理念,试问绿色生态城市将焉附。环境景观设计对建设绿色生态城市的贡献是巨大的,这就要求我们在景观设计过程中要有绿色生态设计的理念,要有节约能源、降低能耗的理念。追求时尚、豪华,讲究排场是我们当前景观设计过程中存在的一个很大的误区,不但费时、费工、浪费建设资金,生态效果低,而且意境差、可持续性短,与我们所提倡的绿色生态设计理念严重相悖。景观的绿色生态设计要求我们的景观是绿色景观,单位景观的能耗低,具有较高的生态附加值,具有较强的可持续发展潜力。 绿色生态城市建设研究现状 国内现状。作为绿色生态城市建设重要组成部分的城市环境景观建设的研究并不多,而且主要集中在绿色建筑的理论研究上,而宏观的景观概念相对宽泛,除建筑外还包括道路系统景观、水系水体景观、城市环境照明系统景观、植物景观等。作为城市景观要素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绿色生态城市建设中,把各个景观元素结合起来进行综合性研究,使之成为一个系统,进而成为一个研究领域,为建设绿色生态城市做出贡献,非常有必要。特别是绿色景观的概念还没有被提出。 国外现状。国外的绿色生态城市建设进行的比较早,取得了丰硕成果。19世纪60年代美国的景观设计师提出景观规划的生态理念,经过几十年的实践,景观生态规划理念已深入人心。走过工业化时代的西方国家,碳排放控制在很低的水平。 城市环境景观绿色设计策略 从城市景观的构成元素及其选材入手,选择节约能源、低能耗材质为主,尽量选择自然材质,避免大量人工合成材质的选用;以利用为主,改造为辅的设计原则,尽量体现简约的设计理念;通过问卷调查,了解人们对绿色景观的认知程度和接受能力,不光让设计者,也让景观的享用者了解绿色景观;绿色植物是组成绿色景观的重要元素

  景观建筑的绿色生态设计策略。 整体性策略。设计师在设计中将自然条件、社会环境、经济条件等众多因素考虑其中,将设计的过程看成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带着一种尊重、补偿的思想与这个系统交流对话,让建筑有机的融入自然,像是从地上长出来一样。在适宜的采用高技术时,应该更为注重的是采用高技术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充分利用可再生能源。 可再生能源体系策略。绿色建筑降绿色排放量的主要途径是减少化石能源的使用,要想降绿色排放,发展绿色建筑,走可持续发展道路,节约能源是一方面,立足于国情,提高能源的利用率,大力开发可再生能源更是当务之急。仅仅是开发还不够,还要形成产业体系,这样才能使得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和利用更加高效和合理化。 绿色建材策略。计算建筑材料资源消耗、能源消耗和CO2排放时必须考虑建筑材料的可再生性。材料的可再生性指材料受到损坏但经加工处理后可作为原料循环再利用的性能。如果能将木材广泛地应用到新农村建设中,那么所节约的能耗,所减少的碳排放量是很可观的。 地域性被动式策略。我国各地的地理、气候条件差异很大,在不同的地域人们因地制宜,因材施用,创造了适合当地居住的形式。 发展中国特色绿色建筑战略,我们要根据地域的特点,结合当地气候特征,吸取传统建筑中的有利建筑元素,与现代创新语汇相结合,使建筑具有较强的气候适应和气候调节能力,更加展现了我们民族建筑艺术的魅力。 城市交通系统的绿色设计策略。作为城市动脉的城市交通的绿色水平,在很大程度上也就成为衡量我国国民经济绿色化进程的重要方面。随着绿色概念的引入,由于对传统的煤炭和石油的使用对环境的破坏,人们对绿色能源开始关注,包括太阳能、电能、生物质能、风能、核能等。随着研发的深入,社会的关注和需求量的增加。 彻底的“以人为本”理念。保障步行及自行车交通的路权,改变目前以车为主,忽略行人的城市交通规划理念,保证人行道、自行车道的专用道路系统足够宽度、良好照明、安全、连续无障碍,并且合理与其他交通方式实现方便换乘,共同构筑绿色的绿色城市交通。 交通功能明确。道路交通规划体现客、货运功能的细化;城市主干道增加小城镇、开发区、旅游景观、轨道交通主干道;严格划分公交尤其是快速专用道、自行车道的专用道、出租车专用道等;根据优化后的城市交通规划,重新分配停车区域,尤其是中心城区,合理有效解决停车问题,实现城市交通的动静平衡。 充分发挥公交优势。大城市应形成以大运量快速交通为骨干,常规公共汽电车为主体,出租汽车等其他公共交通方式为补充的城市公共交通体系,建成区任意两点间公共交通可达时间不超过50min。布有地铁、轻轨交通线的城市主、次干路上不再重复设快速公交专用道,但这些道路上应设常规公交通行的专用道。注重各种交通工具综合换乘枢纽的规划,缩短换乘时距,方便快捷实现换乘。 改善车辆行驶环境,在良好的道路条件(路面平整度、路面宽度、平纵线形等)和良好的交通状况(快慢车分道行驶、无非机动车、横向干扰较小等)时,车辆运行状态稳定,其耗油量相对较小,因此有必要持续改善城市交通状况,保证通的同时,具有有效的行驶速度,向和谐、高效的模式发展。 沥青路面材料、工艺的改进。沥青在加工、施工等过程中存在污染环境等情况,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随着废轮胎橡胶粉、路面再生、温拌沥青等材料和技术的应用和推广,这一棘手问题有望得到有效解决。此外,路面再生技术为沥青路面废料的合理利用找到了出路,对于绿色贡献和节约投资,均是很有意义的。 植物造景的绿色设计策略。植物是构成城市环境景观的重要元素,规范合理的植物种植对一个城市生态作用的发挥至关重要。大量绿色植物的应用不但能节约人工合成的建材,进而降低能耗,而且对于建设生态园林城市也是必备的。植物景观的绿色设计策略应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环境景观设计和绿色生态建设互相促进发展。但二者又是未来城市的发展方向,并促进城市建筑的可持续发展。随着科学和技术的发展,人们意识的提高,会更加重视城市的生态建设。

  绿量是城市绿地生态功能的基础。目前城市绿化中的绿地率、绿化覆盖率等指标往往不能真正体现出绿地的生态效益。在统计学上,大片草坪的绿地率很高,但并不见得比大乔木下硬质铺地的绿化形式更符合城市人居的需要。而立体三维绿化能大幅增加城市的三维绿量,降温除污减噪效果显著,却不能纳入城市绿地的统计中。生态绿化不仅要提高绿地率,最主要的是高绿地的叶面积指数。鉴于此,我们应尽量选用叶面积大、叶片宽厚、光合效率高的植物,提高群落光合效率,创造适宜的小气候环境,降低建筑物的夏季降温和冬季保温的能耗,提高市民与自然环境的连接感;选择耐污染和抗污染植物,能发挥绿地对污染物的吸附和同化作用,降低城市污染,促进城市生态平衡。

  深圳湾科技生态园项目位于深圳市高新技术产业园南区,项目占地面积20.31万m2,总建筑面积187万m2,建筑面积(计容积率)121.8万m2,包括产业用房、办公、商业、酒店、公寓等复合功能,是高科技上市公司总部和研发基地、加快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新平台、创新型中小企业孵化平台、高新区南区配套服务中心和国家级低碳生态示范园。项目承载了深圳未来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转变,及投融资体制改革发挥重要作用的期盼,意义重大。

  本项目是由垂直城市、绿色建筑理念打造的第三代产业园,集生产、生活、生态三位一体。其中70%为产业用房,吸引高科技企业总部、战略性新兴产业研发基地入驻,30%为园区配套,包括综合办公、商业、酒店和公寓等功能。改变了传统产业园区,只有生产没有生活的钟摆式布局。

  通过垂直城市设计,利用9.3m的网络花园、24m空中平台和50m的屋顶花园,将商业、研发、总部等不同功能复合起来,并在容积率高达6.0的地块上,提供了10万m2以上的空中花园,让人可以在花园中办公,随时享受清风、细水、碧野、柔光。

  项目根据“公交优先+慢行系统”的绿色交通策略,通过合理设置轨道交通站点、公交首末站和公交停靠站,使园区周边公交站点300m范围100%覆盖的规划目标,项目公交分担率达到75%,并形成由第一地面层和第二地面层9.3m高花园层构成的步行环状通廊,构建“人车分离、连续便捷、美观舒适”的空中二层慢通系统。

  在创新的城市设计基础上,对园区级的绿色技术进行系统梳理,构建了适宜高密度城市环境的四大板块、十分项的绿色技术体系。

  项目能源系统采用集中与分散相结合、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设计。高层产业办公楼部分根据空调品质要求不高、控制灵活的特点采用变制冷剂流量空调系统和水环空调系统。根据南方气候特点,在园区二标段建筑功能、使用性质相近的高层办公楼创新性地大规模采用温湿度独立控制系统,达到节能的效果。在超高层办公楼集中的区域设置冰蓄冷的集中冷站供冷,利用深圳市峰谷电价的优惠措施也能降低白天对城市电网的压力。酒店、公寓等利用空调余热、太阳能等制备供应热水。

  根据生态园区内各类型建筑的用水特点和需求制定水资源管理策略。园区内建筑内部全部采用节水器具和设备,并根据低冲击开发理念设计透水地面和雨水花园等设施利于雨水入渗。

  项目在园区设置集中中水处理站,收集建筑污废水处理后回用。项目中水的用处为:园区全部的绿化浇洒、道路冲洗、地下车库冲洗和景观补水;园区内所有商业冲厕。经测算,园区每年可节约自来水用水量为36.2万m3。通过有效的水资源综合管理,减少园区对于周边已经建设完成的城市给排水管网的冲击。

  园区加强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设施的投入,区域内垃圾收集设施全部采用分类收集设施,主要包括分类垃圾箱(桶)、垃圾分类运输车、垃圾分类转运站及垃圾分选中心等,为园区用户和居民参与垃圾分类提供基础条件。

  项目在高建筑密度的开发中采用绿化院街和立体绿化设计增加园区的绿化面积,提高人员的绿视率。通过各处乔灌草复层绿化的合理配比,园区内总绿量可以达到约20万m2,绿容率为1.。

Copyright © 2012-2018 球王会·(体育)官方网站公司 版权所有

苏ICP备2020062492号-1